辽阳历史之司马懿征公孙渊

时间:2015-01-20 23:27:48  作者:admin  来源:游游辽宁网  
当时魏国占据北方,领土最大、人口最多;孙吴占据江南,刘备占据西部。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登基为大魏皇帝,中国北方包括辽宁、吉林一带都在曹魏版图之列。曹魏收复北方时,辽东郡的郡守是公孙氏。后因曹魏忙于应付与蜀吴的战事,加上公孙家族势力扩大,辽东郡...  标签:
当时魏国占据北方,领土最大、人口最多;孙吴占据江南,刘备占据西部。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登基为大魏皇帝,中国北方包括辽宁、吉林一带都在曹魏版图之列。曹魏收复北方时,辽东郡的郡守是公孙氏。后因曹魏忙于应付与蜀吴的战事,加上公孙家族势力扩大,辽东郡就逐渐从曹魏政权中游离出来,成为公孙家族的割据势力。公孙氏祖孙三代四位主政辽东,分别为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公孙渊,他们从公元190年到238年,以襄平(今辽阳市)为中心统治辽东近半个世纪。公孙渊当上辽东太守后,一面接受魏明帝曹叡的封赐,一面又南通孙权。骑墙之策终致祸端。
行政区划
    辽东郡,即今辽宁、吉林一带,都属公孙氏的割据范围。当时辽东郡的首府在襄平,即今辽阳。另一个中心城市沓氏就是现在的金州一带。曹魏第二次派兵来辽东打仗的战场是辽隧,即今海城西一带。
经济发展
    和中原相比,当时的辽东地区,尤其是襄平、沓氏一带,经济文化一度繁荣。这是因为中原战乱不断,而公孙氏割据的辽东一带相对稳定。公孙氏统治辽东的五十年里,为包括大连在内的辽东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雄争霸的故事国人大多并不陌生。但在多数国人的印象中,三国之争多围绕长江一带,好像与远在东北的辽宁没啥关系。其实不然。当时各方诸侯你争我夺,战火不断。大连这一带,也是曹魏和东吴争相抢夺的地盘。当时大连所在的辽东郡本属曹魏,这里的郡守(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是公孙家族。公孙氏祖孙三代在辽东称王长达五十年。最后一个郡守公孙渊虽然想独立,还是败在了曹魏大军事家司马懿的手下。
交战双方 公孙渊VS司马懿
诱因:辽东太守公孙渊一面接受魏明帝的封赐一面南通孙权,激怒了曹魏。
战况:公元238年,司马懿率兵四万围攻襄平,以持久战的策略拖垮了公孙氏武装。
战果:司马懿大胜,斩下公孙渊父子头颅,并血洗襄平。
点评
史学家认为,速渡辽水、缓攻襄平的战略战术是司马懿的高明之处。但其以屠城之举惩戒抵抗之残忍让人齿寒。可以说,在计谋、杀戮和残忍等方面,司马懿都有他的前辈曹操的风范。
四雄争霸
曹刘孙之外还有个辽东公孙氏
    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战乱不断,老百姓也没个消停日子过。但在公孙氏割据的辽东一带,也就是现在的大连以北,日子却挺太平。
    当时辽东郡的太守公孙氏,从公孙度到其孙公孙渊统治的几十年里,辽东一带逐步发展为拥兵百万、威慑四方的强盛王国,成为东汉末至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东北地区强大的武装政治集团。而金州、大连、辽阳,就在他的政治版图之中。凭借依山傍海的独特位置,沓氏,也就是现在的普兰店南部和金州以南,是仅次于首府襄平 (今辽阳)的中心城市。
    公孙渊从父辈手里继承下这个家业时,正值辽东的鼎盛时期。有史学家认为,随着公孙氏割据势力的不断壮大,当时的局势几乎可用“四雄争天下”来形容。事实上,公孙氏虽称霸一方,但充其量不过是个 “关上门的皇帝”。在曹魏的政权下,公孙氏只有俯首称臣的份。
    公孙渊当时所面临的政治格局,是魏国对峙吴蜀联盟,形成了南北对峙。魏国是辽东的宗主国,但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公孙氏在辽东一带的根基越来越稳,轮到公孙渊当家做主时,他的野心自然也就大了起来,不把曹魏放在眼里。孙权与曹魏明争暗斗不止,他知道公孙渊是个不服管的人,所以总是暗地里对他示好,想借此来牵制曹魏。当时的魏明帝早已看出公孙渊的野心,但权衡再三,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当时魏国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祁山和淮南战场,没心思对付公孙渊。所以魏国对公孙氏的态度就是“安抚为主”,不断对公孙家族加官进爵。
左右骑墙
先弃魏投吴,之后又翻脸吃回头草
    可这公孙渊野心实在太大,几乎真把自己当成了“四雄之一”。与吴国的往来也越来越明目张胆。这让魏国忍无可忍。
    魏明帝于太和六年 (公元232年)下令出兵讨伐,但公孙渊当时兵强马壮,曹魏首征辽东以失败收场。打败魏军,一方面助长了公孙渊的气焰,一方面又使他惴惴不安。于是他转向孙权称臣,孙权自然高兴,派遣太常张弥等率大军万人,携带金宝珍货,到辽东给公孙渊封赏加爵,并赐其为燕王。如此大的排场让公孙渊很是意外。
    当时魏国为摆脱两面夹击之势,对公孙渊实行了高压的威胁政策,也派官员来辽东收买人心。公孙渊权衡,东吴太远,还是依附曹魏为好,就与孙吴翻了脸。当时魏国没精力去收复辽东,只好顺水推舟,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
    公孙渊对自己的小聪明窃喜,但曹魏和孙吴对他的背信弃义却很失望。当时魏国将领对公孙渊的处境做了一番推断:失去东吴的援助辽东已成“孤岛”,曹魏可趁机收复,免得夜长梦多。之前对公孙氏放任不管,不是曹魏不敢,而是没时间。但公孙氏却以为是因为自己兵力、财力不差,曹魏才对他礼让三分。等到曹魏腾出空来对付辽东时,志大才疏的公孙渊还想着搞独立呢,对“国际形势”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自然也就没有足够的应敌准备,为辽东的完败埋下伏笔。
辽隧之战
公孙打败曹魏,自立为燕王
    景初元年 (公元 237年),曹魏宣诏公孙渊到洛阳。公孙渊心知这是给他的最后通牒,但想着辽东地大物博,公孙氏三代四主的根基稳固,如此霸业岂能拱手相让?于是决定与曹魏决一死战。
    公孙渊与曹魏会战于辽隧(今海城西)。当时,魏军因不熟悉地形战败而退。又一次击败曹魏,公孙渊更觉得自己牛了。于是公开反叛曹魏,自立为燕王,设置百官衙署,改元绍汉元年。
 历史学家分析,公孙渊之所以有如此雄心,与辽东一带地形险峻、距洛阳较远有关。但他没想到,魏、吴两国版图之大兵力之强,如果其中任何一国下定决心与其决一死战,他都必败无疑。
    公孙渊的彻底背叛让魏明帝终于醒悟,要想平定辽东,必须痛下决心出动大军。景初二年(公元238年)春,刚过完年,魏明帝就召见司马懿,令其统领四万大军远征辽东,第三次讨伐公孙渊。
    得知司马懿率兵四万来攻,公孙渊怕了,赶紧向吴国求救。但之前的背信弃义令本来就多疑的孙权对他难以信任。于是口头上应允着,实则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
襄平之战
司马懿借雨大胜,斩下公孙渊头颅
    公元238年六月,曹魏大军到达辽东前线,即今海城西。陆路,从现在的辽宁朝阳、新民等地渡辽河,奔向海城西,逼近襄平。水路,则从营州到旅顺,再沿东渤海至营口辽河口,转太子河到襄平。
    不出司马懿所料,公孙渊派遣部将卑衍、杨祚率军屯于辽隧,构筑围墙堑壕二十多里,以抵挡司马懿的进攻。魏军诸将立功心切,想赶紧打完仗回家,都想立即发起进攻。但擅长打“持久战”的司马懿却说,敌人坚壁据守,意在长期拖垮我军,此时进攻正中其计。况敌人在此重兵集结,其巢必空,“我们要做的就是攻其不备,直捣他们老巢! ”于是司马懿派兵虚张声势地南移。卑衍率精锐部队追赶。另一边,司马懿却亲自引主力北渡辽水直扑襄平。卑衍发现后,又忙不迭折回去襄平迎敌。
    司马懿乘胜进围襄平时正值七月雨季,辽东大雨不止,太子河水暴涨,平地上水深就有三尺。八月,襄平的天凉了下来,全军在冷水中开始围城困敌,艰难情形可想而知。整天泡在水里实在难受,有部下建议司马懿将军营移到山上。司马懿听后大怒:“擒获公孙渊就在这两天,怎可移营?如果再有人提,立斩不赦!”
    公孙渊本以为此等大雨实乃天助,可退魏军。然而司马懿却借助水势让船从辽河口直通襄平城下,运送武器粮草,补充三军兵员,做好打持久战攻克襄平的补给工作。
    八月末,天终于晴了,魏军开始紧缩对襄平的包围,造土山、挖地道,用各种工具昼夜攻城。城内百姓被困了一个多月,没粮草,无外援。史书记载,已出现“人人相食”的现象!
    万般无奈之下,公孙渊派将领请求司马懿解围退兵,然后他自己出城当面请罪。对这一要求,司马懿严词拒绝,并斩掉来使。公孙渊只好再派侍中卫演前去,担心司马懿不答应,还提出把自己的儿子送去做人质。心狠手辣的司马懿当然不会让步,对卫演说:“打仗这事,能战就要战,战不过就得守,守不住就跑。除了这些,就剩下投降和死的选择了。既然公孙渊现在不愿意当面投降,也只有死路一条了,用不着送儿子做人质。 ”
    几天后,襄平城被魏军攻破,公孙渊和儿子向东南逃去,魏军紧追不舍,在梁水(今辽宁太子河)一带,取下公孙渊父子的头颅。
战后屠城
辽东六郡列入曹魏版图
    司马懿围攻襄平时,东吴也派水军在大连地区登陆,与退守辽南的公孙残部7000余人会合,同魏军激战。但后来发现公孙氏大势已去,帮也是白帮,于是折返。史书记载,东吴还顺手将大连地区的男女青壮年劫掠,当做“战利品”带回东吴。
    杀掉公孙渊,轻取襄平,辽东郡甚至周边各郡都成了曹魏囊中之物,但司马懿并未就此善罢甘休,他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冷血和残忍。
    进入襄平后,司马懿把辽东公卿百官和被俘将官及十五岁以上参战的士兵都集中起来。因为在雨水和湿冷中困守一个多月,挨到胜利的魏军士兵对辽东人恨之入骨,面对这些残兵败将,他们个个咬牙切齿。司马懿对被俘的辽东官兵说:“你们马上就知道跟着公孙渊叛国的下场了! ”然后屠杀开始。公孙氏政权中,公卿以下官员全部被诛杀,武将毕盛等将官二千余人、十五岁以上兵民七千余人也悉数被杀。
    这是古襄平史上最为惨烈的一页,也是辽东历史上最为惨烈的杀戮!八月的血水似乎比七月的雨水还要多。一时间,哀号遍野,襄平成了一座血城、鬼城和哭城。血洗之后,司马懿还命人把尸体码在一起,用土封上示众。
    攻克辽东后,公孙氏原统治的带方、乐浪、玄菟等郡均向魏国投降,辽东六郡自此列入曹魏版图。司马懿征辽东大获全胜。至此,公孙氏政权历经五十年的统治宣告结束,曹魏完成了对中国北方的统一。

辽阳历史之司马懿征公孙渊

辽阳历史之司马懿征公孙渊
相关文章
辽阳旅游景点大全>
辽阳旅游信息>
辽阳旅游攻略>
辽阳旅游图片>
辽阳旅游地图>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关于本站 |  诚邀合作 |  版权说明 |  辽ICP备13002536号-1